锂电燃烧实验是验证电池安全性能的关键环节,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燃烧废气却成为行业“老大难”—— 高温、高腐蚀、多污染物共存的特性,让传统治理方案频频 “失灵”。
难点一:成分复杂难兼顾
尾气中同时含有高温烟气颗粒物(粒径细至 0.1μm)、强腐蚀性氟化氢(HF)、挥发性非甲烷总烃(NMHC),单一处理设备无法实现多污染物协同净化;
难点二:工况波动难适配
实验启停时尾气浓度、温度骤变,传统固定参数系统易出现 “超排” 或 “能耗浪费”,难以稳定运行;
难点三:风量差异难匹配
不同规模燃烧实验的尾气风量跨度极大(从万级到百万级),通用型设备要么处理能力不足,要么造成资源闲置,适配性差;
难点四:合规要求难满足
现行《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30484-2013)要求颗粒物排放浓度≤10mg/m³、HF≤1.0mg/m³、NMHC≤60mg/m³,部分地区执行更严标准,传统方案难以持续达标。
尾气治理核心难点:三大挑战倒逼技术升级
治理核心难点一:高温与腐蚀的双重考验
HF 在高温环境下腐蚀性骤增,普通碳钢设备易被腐蚀穿孔,需选用特种耐腐材料,同时设备需耐受瞬时高温冲击,避免部件变形;
治理核心难点二:细颗粒物与 VOCs 的协同去除
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(PM2.5 占比超 90%)易附着在 VOCs 吸附材料表面,堵塞孔隙降低吸附效率,需先高效除颗粒再处理 VOCs,流程设计要求高;
治理核心难点三:大风量与小风量的差异化设计
百万级大风量尾气需保障 “低阻力、高处理效率”,避免系统能耗过高;万级小风量尾气需强化 “精准净化、占地紧凑”,适配实验室有限空间,对工艺模块化设计要求极高。
天得一定制化方案:两大系统破解尾气难题
针对某大型电化学储能系统建设项目一期尾气治理需求,天得一根据不同实验工况,设计两套差异化高效处理系统,实现“工况适配、达标稳定、节能可靠”。
系统一:大风量尾气处理系统
工艺路线:多级喷淋净化→细颗粒捕集→深度 VOCs 去除
采用多级喷淋设计,以碱性吸收液完成尾气初步降温与 HF 脱除,最终实现 HF 去除率 90% 以上,大幅降低设备腐蚀风险;次级喷淋同步捕捉粗颗粒,为后续处理减负。随后通过专业设备精准捕集细颗粒,出口颗粒物浓度稳定控制在≤5mg/m³;最后经干式过滤与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,深度去除非甲烷总烃(NMHC),出口浓度≤30mg/m³,关键污染物治理效率稳居行业前列。
系统二:小风量尾气处理系统
工艺路线:VOCs 氧化分解→余热回收降温→颗粒捕集→深度净化
通过焚烧工艺实现非甲烷总烃充分氧化分解,配套智能控温系统保障氧化效果;利用壳管式换热器完成余热回收,同步将烟气温度降至 200℃以下。后续通过专业除尘设备高效捕集焚烧产生的细颗粒,除尘效率≥99%,确保颗粒污染物近乎零逃逸;最后经喷淋、过滤与吸附工艺深度净化,实现全污染物达标排放,兼顾环保效益与能源节约。
天得一全周期服务保障,助您破解尾气难题
作为深耕工业废气治理20年的新能源领域专家,天得一提供“技术过硬、效果稳定”的尾气治理方案。
深度定制能力:针对锂电燃烧实验尾气 “高温、高腐、多组分、变工况” 特点,提供“一厂一策”设计,全链条技术支撑:从前期尾气成分检测、工况调研,到方案设计、设备落地,再到现场安装调试、操作人员培训,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。